中國媒體日前報導,中國首個冠病疫苗專利獲批,消息對許多國家而言可謂振奮人心。與此同時,澳洲學者亞當坎拉德(Adam Kamradt Scott)則表示,研發疫苗只是第一步,但真正的挑戰是量產及運輸。
亞當坎拉德日前在澳洲媒體《對話》(The Conversation)發文指出,全球目前共有160多種候選疫苗正在研發。而在疫苗成功研發後,全球仍需面對疫苗的量產及運輸這兩大問題。
疫苗生產量趕不上需求 貧窮國家可能被剝削
他表示,成功開發疫苗後,全球接下來必須設法生產足夠的疫苗,而根據目前的估算,全球每年需要64億劑的產量。這仍只是建立在每個疫苗接種計劃只花費1劑的情況下。
如果根據目前正開發的一些疫苗,則可能需要需要注射兩到三劑。這意味著, 全球將需要120億至150億劑疫苗,而這大約是世界目前總疫苗生產能力的兩倍。
當藥廠轉向專門生產新冠肺炎疫苗,這也將意味著其他疫苗將失去生產能力,進而影響到其他疾病患者的生存能力。
而鑑於生產限制,全球將會出現個別政府與疫苗製造商簽署預先購買協議,以保證獲得疫苗。這使得富裕國家可優先獲得疫苗,而貧窮國家則可能需要等上一段時間。
全球運輸業受打擊 疫苗運輸保存困難
亞當坎拉德在文中表示,第二個主要挑戰是疫苗的運輸。目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50%的疫苗報廢,而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供應過程中的溫度控制不足所致。
由於大部分疫苗都需要在冷藏庫中運輸,而這在許多地區尤都是個嚴峻的挑戰,因為斷電是這些地區的日常寫照。這也使得疫苗的冷凍保存面對很大挑戰。
此外,隨著國際運輸產業放緩,這也將影響疫苗的全球運輸情況。國家除了從製造商那裡獲取疫苗外,如何將疫苗運送到國內各個角落也是一個問題,而其中許多貧窮國家都缺乏完善的物流能力。
评论区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