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的仇恨言论不管是在马来西亚或是世界各地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最近幾個的COVID-19疫情和中美關係惡化期間,大馬網民的仇恨言論似乎也來到了某個新境界。
自吉隆坡大城堡因涉及穆斯林祈禱活動而爆發感染群,大馬網民便掀起了穆斯林及非穆斯林網民之間的混戰。非穆斯林網民因為祈禱活動出現感染群而攻擊甚至羞辱穆斯林群體,而穆斯林網民則把問題怪罪到把病毒中國帶進馬來西亞的非穆斯林。
雙方在當時都極盡所能的以種族及宗教的仇恨言論辱罵對方,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移民和外籍勞工則成了最新的受害者。尤其在吉打的印度锡沃根加(Sivagangga)感染群爆發及半島電視台報導大馬在疫情間惡劣對待外勞後,有些網民更直接打起了“驅逐外勞”的名號,指這些人才是造成國內疫情暴增的源頭,因此必須嚴厲驅逐。
詭異的是,向來對喊着驅逐華印的馬來極端主義者相當反感的華印裔網民,卻在針對外勞的課題上意外的立場一致。
針對大馬網民的仇恨留言,部分學者指出雖然相比國外網民從網路仇恨衍生到現實生活的仇恨事件,馬來西亞網民目前仍停留在網路留言的狀態,但這並不代表馬來西亞的問題並不嚴重,反而其引發社會動蕩的潛力是不容小觑。
而主流政治也正是對這種現象推波助瀾的主要推手。從以往巫統經常鼓吹的“華人搶奪馬來人權益”論,到如今的以伊斯蘭黨及巫統為首的國盟政府不斷呼籲選民支持由“基督徒領導”或“由異教徒(Khafir)領導”的政府,都無時無刻顯示着國內的政治人物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煽動仇恨和種族主義。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教授穆尼表示,大馬網民絶大部是有樣學樣,主要是跟隨有影響力的人物所提出的仇恨言論來留言。
她指出,當這些有影響力的人散播仇恨言論時,底下的追隨者便會把該言論視為合理,有效和合法的。
她認為,大馬必須透過立法及教育來改變民眾對仇恨言論的態度,以法律來懲罰過火的言論,同時透過教育來讓民眾可以發現彼此的優點而非只執着於仇恨言論當中。
评论区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