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原住民在法律上享有着“土地之子”(BumiPutra)特权,但事实上却是权益长期遭到忽略的族群。因长期被忽视,使得许多原住民社群存在着贫困、早婚、家暴的问题,而这一切问题的源头都来自于祖传土地纠纷。
沙巴前法律與土著事務部助理部長珍妮拉欣邦表示,原住民祖传土地纠纷的课题是原住民社群中较为严重的问题。许多内陆原住民社群都是世代居住在祖传习俗地上,但因为没有获得应有的地契保护,使得原住民处于随时被赶走的风险。
她指出,这是因为国阵政府执政时期就没有妥善处理,给予居住在祖传土地上的原住民合法地契而引起的问题。“虽然看守首长莎菲益有给予地契,但这还远远不够。”
由于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这些祖传土地往往都逃不过被财团买下转成种植地,这也使得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的原住民最终被迫搬迁至其他地方。

如同世界上其他面临财团迫迁问题的原住民社群一样,沙巴内陆原住民普遍上不愿或无法接受搬迁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身份认同与生活技能祖传土地紧密结合,突然的离开将使他們面对严峻挑战。
失去土地 流向城市后的问题
珍妮拉欣邦指出,失去世代生活在祖传土地的原住民往往最后只能流向大城市讨生活,然而又因为欠缺现代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而最终只能从事低收入工作。
“而这也衍生出其他问题,”她表示,流向城市的不只是成年原住民,还包括许多未成年的原住民。由于只能从事低收入工作,这些流向城市的原住民往往只能住在非法木屋区,或是与多位朋友共租宿舍来减少开支。
“而共居的情况又使得未成年的原住民发生未婚先孕的情况,”而在原住民的传统观念下,怀孕往往便意味着结婚。而这也是沙巴成为全马童婚问题高第二的原因之一。

但是原有的生活情况并不会因为结婚而突然有所改善,珍妮指出,许多因类似原因成婚的原住民家庭往往都仍必须居住在拥挤的环境。而拥挤恶劣的居住环境,加上原有的低收入压力无法应付家庭扩张带来的开销,这也造成两夫妻间容易情绪不稳定,进而导致家暴事件发生。
珍妮表示,泛民兴党政府已经在多方面设法帮助原住民社群,除了发放地契予原住民外,保障原住民祖传土地的权益外,政府也在童婚问题上下不少心力,如修订法案将最低结婚年龄定为18岁。
另外,她在位时也协助強化政府對單親媽媽的輔助。“这样可以帮助不小心懷孕的未成年少女不一定非得奉子成婚不可,从而降低童婚的问题。
评论区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