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血庫一直以來都吃緊,最近血荒問題又來了。但,你知道我們身邊有一些人比許多人都健康,但却終身不能捐血嗎?
他們就是——性少數人群(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
初期因為政治,宗教,鑒定的方式不發達等因素導致對同性戀的誤解關係尚可理解。在1982年愛滋病被稱為「男同性戀免疫綜合症」(Gay-related immunedeficiency),認為是「同性戀者的癌症」(Gay cancer)。
因為長久以來醫學把性少數群體與愛滋病的畫上了等號,而拒絕了性少數群體捐血。如今醫療技術成熟,依然認定性少數群體的血液含病毒,只會加劇大眾對性少數群體的誤導和加深刻板印象。
目前馬來西亞醫院捐血表格皆有明文規定捐血者若是特定狀況(譬如孕婦)、特定病患、同性戀、雙性戀、習慣性換性伴侶或以使用毒品注射者,都被禁止捐血。
事實上性少數本身並不會造成高風險群,而是濫交、毒品注射者才是高風險群。濫交、毒品注射者不分男女異性戀同性戀,政府何不考慮把充滿歧視性又不合時宜的條規刪除?
對性少數充滿歧視,甚至旅遊、 藝術及文化部長拿督莫哈末丁可達比馬說:“馬來西亞沒有同性戀”,徬彿在赤裸裸的歧視並告訴性少數群體:“你們要假裝自己不存在哦!”
對性少數群體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並不會讓社會更安定。相反,社會對性少數群各種標籤化行為,容易導致面對HIV的相關檢測和性病檢測避而不談。最大的擔憂甚至可能性少數群體不瞭解捐血規定而隱瞞,加重了血庫的工作量。
在新加坡曾有名同性戀者因為與朋友一同捐血的情況下難以啓齒自己的性傾向,隱瞞了自己性經驗的問題。最終因觸犯一項傳染病法令的控狀,被判坐牢15個星期和付款1萬元。
政府“一刀切”的方式,終身禁止性少數群體捐血。不但會加劇歧視了問題,甚至讓性少數者必須背負著血庫的黑名單。如今世界有17國已經有條件式放寬同志捐血,馬來西亞正努力走向開明之路,理應好好逐步改變歧視的問題。
作者:成安然
作者:有话好好说
有话要说却无处可说? 没问题,我们是一个让读者发声,表达不同意见的平台。 有话就到我们这里说吧!
评论区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