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翻舊賬的武漢肺炎文字獄 是誰在歧視武漢?

翻舊賬的武漢肺炎文字獄 是誰在歧視武漢?

檳城鐘靈獨中日前因遭一名中國網友“隨口說大馬”在抖音上批評該校在9個月前的文告使用“武漢肺炎”字眼,引起網民熱議。這無疑是新形態的文革壓迫,究竟誰可以規範馬來西亞的言論自由?是誰在歧視武漢?

鐘靈獨中的文告是發表於1月29日,而當時全馬各大中文媒體,甚至中國媒體都採用“武漢流感肺炎”名稱,那麽為何檳鍾靈獨中校長卻無辜被批評甚至被要求道歉?

依照時間點來看吳校長當時使用“武漢肺炎”是完全沒錯的,“隨口說大馬”因為誤解發電郵吳校長詢問也在可接受範圍。

問題在為什麼等不及吳校長的回應就急於要放在抖音上?是為了要吸引更多粉絲還是要製造矛盾呢?

退一萬步講,就算是現在吳校長選擇用“武漢肺炎”也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也無需道歉。

雖然武漢肺炎在2月12日世衛組織正式命名新冠肺炎為“COVID-19”,中文為“2019冠狀病毒病”(又稱19冠狀)。19冠狀是正式學名,人民也有權選擇俗名稱呼,目前中國與馬來西亞使用的“新冠病毒”也不是正式學名,而吳校長就算現在仍然採用最初世界各地中文媒體稱呼的“武漢肺炎”又有何不可?

我們平時也沒把沒把鹽稱為氯化鈉,正式學名跟生活用詞是可以共存的。

中國人最痛恨的稱呼:“支那”,其實源自于古印度對中國的舊稱,不少古代佛教文獻也有使用這個詞,甚至馬來西亞華裔目前也用還在用“cina”來自稱自己的民族。

本無歧視,聽著有意,天下詞彙都有可能稱為歧視性名詞。“武漢肺炎”是帶有歧視性地區性的言辭嗎?事實上,稱“武漢肺炎”並非歧視,而是紀念武漢的悲劇。

真正帶來歧視的,是中國人民當時對武漢的恐懼、封路、舉報等動作。

武漢什麼時候成為歧視的代名詞?究竟是誰聞字色變,口口聲聲喊著他人歧視,卻不斷地進行文革式攻擊讓大家對武漢避而不談,是誰心裡在恐懼和歧視武漢?

更正確應該用紀念的心去紀念武漢醫療人員與武漢人民的犧牲,提醒大家這場疫情戰爭並沒有結束,又或者警惕世人隱瞞真相的危害。

不論是中國人,移民到馬來西亞或是本土馬來西亞人更正確應該用紀念的心去紀念武漢醫療人員與武漢人民的犧牲,同時警惕世人隱瞞疫情的危害,而非刻意掀起兩國之間的對立,為了炒紅自己的熱度傷害他人名譽。

 

作者:安然頻道

成安然,兼职写作与摄影。喜欢历史,讨厌政治,却觉得人民必须要了解政治体系和法律漏洞。渴望自由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

  • Share
  • Follow
安然頻道
成安然,兼职写作与摄影。喜欢历史,讨厌政治,却觉得人民必须要了解政治体系和法律漏洞。渴望自由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

评论区

没有找到数据。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