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 泰国华裔阶级区分
蒲眉蓬。
唐南发。

泰国华裔阶级区分

華裔馬來西亞人看泰國王室,基本上離不開一點:老泰王“愛民如子,一視同仁”,所以泰國華人有充份的政治和經濟權益,值得尊敬。(然後不免對照本身的處境哭父哭母一番 )

但他們往往沒看到泰國的國族身份是建立在打壓母語教育的基礎上,也沒興趣了解蒲眉蓬在位七十年,多少人在軍事政變中失去性命,家破人亡;而每一次政變,都和維繫蒲眉蓬作為核心信仰脫不了干係。

想多理解這方面歷史的,可以讀一讀學者Wasana Wongsurawat的書The Crown And The Capitalists: The Ethnic Chinese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Thai Nation,以及至今在泰國仍然被禁的The King Never Smiles,作者是Paul Handley 。

泰華雖然沒有印尼華人被同化的慘烈歷史,但過程也絕不順利。事實上,蒲眉蓬大權在握以前,泰國華校林立而蓬勃,和新馬一樣,很多把孩子送去華校的都是勞動階級家庭,思想普遍親中國國民黨甚至共產黨。由於華裔人口龐大,如何處理這些人的身份認同成了泰國軍方的燙手山芋。

於是,泰國軍方支持的民族主義者在1932年結束絕對君主制以後,就展開一次禁止華文教育的運動,試圖建立泰國人的集體身份認同,其中極右的半個潮汕人鑾披汶首相最極力打壓華教。

1945年二戰結束,曾經是日本傀儡國的泰國百業待興,同時需要國際支持加入聯合國,這時候具有否決權的中華民國政府提出一些允許泰國入會的條件,包括放寬華文報禁,華裔移民配額以及恢復華文教育等等,於是很多華校復辦。

好景不長。中國旋即進入國共內戰,自顧不暇;此時美國扶植弱勢的蒲眉蓬,並以大量資金,技術和軍事設施把泰國軍方變為華盛頓的盟友。最關鍵是1948年鑾披汶靠軍方支持再度出任首相,並以“反共”之名重啟消滅華教運動(sounds familiar?),得到以美國為主的西方陣營大力支持。

事實上,當年的泰國共產黨勢力局限於貧窮的東北部份地區,而城鎮的華裔根本沒多少人信仰共產主義,對中共的支持也不過出於對“強大祖國”的盼望,並未付諸行動,因此絲毫威脅不了鑾披汶政權。但“反共”畢竟能夠讓曾經在二戰期間與日本合作的鑾披汶洗底,取得國內外認可,於是“拒絕同化”的泰華社會成了他的祭品。Handley在書中就提到1960年代軍方在泰國東北鄉區的反共宣傳經常採用兩張大海報:一個代表泰共控制貧民的華裔臉孔,以及泰王蒲眉蓬象徵佛祖慈悲的神情。

與此同時,美國,蒲眉蓬和軍方培植早已和泰國統治階級形成“命運共同體”的高階泰華,尤其在韓戰與越戰期間,從軍工物資,基礎建設(修建軍機場和大道供美軍使用等等)到吃喝玩樂(酒店,餐飲,娛樂,按摩,商場,旅遊,夜總會等等),很大部分由這些泰華承包,再分給其他關係網絡較為不好的中下階層華裔,最終形成一個巨大的泰國華商勢力,也確立了泰華精英對蒲眉蓬王室和泰國的信念。

所以我始終認為泰華的身份認同先是一個暴力加諸,之後施以懷柔的過程,有一定程度的代價,羨慕泰國“全民平等”的人也應該問問自己是否願意付出這個代價 (一個泰國同事告訴我她小學時候班上就有同學因為和父母講中文而被全班人嘲笑);而泰國的民主鬥爭,軍方屢次干政以及對蒲眉蓬的信仰,背後都有強大的美國因素。今天我們看到的反瓦吉拉隆功國王運動,其實是四年前蒲眉蓬死後,美國在泰國所確立起來的冷戰架構鬆動的必然結果。

更為複雜的是中國在過去十年急速擴大在泰國以至整個東南亞的影響力,間接挑戰了美國的地位。此刻的學運,除了是年輕世代的不平之鳴,其實也是中美在東南亞政治角力的一環,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作者:自由评论人唐南发

  • Share
  • Follow

评论区

没有找到数据。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