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 殺敵一千自損一萬 中國抵制澳商品估計比澳損失多11倍

殺敵一千自損一萬 中國抵制澳商品估計比澳損失多11倍

中澳兩國近來關係緊張,中國除了在外交及輿論上發動激烈攻勢,同時也對澳洲的葡萄酒、大麥、羊肉、牛肉、煤炭、龍蝦和木材等澳洲商品祭出關稅制裁與進口禁令。然而根據澳洲當局最新的估計顯示,中國的貿易戰恐怕會讓自身農民損失36億澳幣,比澳洲農民損失的3.3億澳幣多11倍。

澳洲農業與資源經濟與科學局(the Australian Bureau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and Sciences)報告指出,澳洲在面對中國制裁的確在短期間承受沉重打擊,但長期而言則會因分散市場而分散這些壓力。

由於中國的釀酒產業大量依靠澳洲進口的廉價大麥,因此中國的商品禁令迫使國內商家轉向購買其他國家出口的大麥,或國內農民轉向減少種植其他產品改種大麥,以應付因禁令而導致的大麥短缺,從而導致農民及酒廠的利潤下降。

該報告指出,澳洲農業生產將轉移到其他活動,預計到2025年其他農產品的出口將增加,意味著澳大利亞整體農產品出口總值的下降幅度將小於與中國的貿易所造成的損失。

中國花大錢向他国買煤炭

中國由於自今年10月開始非正式禁止進口澳洲煤炭,國內各大鋼鐵廠和電力公司都被政府要求不購買澳洲煤碳,這也使得澳洲硬焦煤的價格已下跌22%。

但中國本身也因此遭受打擊,由於中國向來依靠煤炭煉鋼,中國的商品禁令加上另一個主要的煤炭供應國蒙古,因卡車司機過境需進行新冠肺炎檢疫,導致運輸時間延宕。這也導致了中國國內焦煤價格在上週飆升至四年來的高點。中國最終被迫以高於澳洲煤炭的價格向其他國家收購煤炭。

中國可能引發其他國家警戒進而合作

針對中國對澳洲祭出的關稅戰,不少政治人物及學者均認為,中國此舉可能會引發其他國家警戒,甚至為了抵抗中國而採取合作。

英國前外交部長芮夫金(Malcolm Rifkind)曾表示,中國在單挑韓國、泰國甚至日本都有優勢,然而在現實世界中,潛在的受害者會展開合作,以確保採取集體和協調的對策。

《彭博》報導指出,各國開始推出華為5G及供應鏈的替代方案,而過去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及「五眼聯盟」(Five Eyes)的架構,也開始出現復興的跡象。

  • Share
  • Follow

评论区

没有找到数据。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