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以為政治正確只會出現在政治及社會議題上時,美國的政治正確運動已經擴散到美國社會幾乎每一個角落,就連娛樂產業也不例外。好萊塢近幾年來為了政治正確而對電影下手,電玩界也頻頻出現政治正確事件,引起保守主義者及反對政治正確者的反彈。
近年來好萊塢及電玩界屢屢出現政治正確事件,無論是從創作題材、選角、業界奬項等都是種族議題、女權主義、同志議題等政治主義的表現場合。
在“黑人命貴”(Black Lives Matter,简称BLM)示威活動正擴大時,HBO Max串流影音平臺突然宣佈下架經典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引起美國民眾討論。《亂世佳人》在美國影史上地位斐然,並曾在1940年奧斯卡8項大獎。
事件的起因是劇作家萊德利(John Ridley)在《洛杉磯時報》發表文章,以《亂世佳人》美化南北戰爭前的南方勢力,同時忽視蓄奴制的恐怖,無論是在當時或如今的社會脈絡而言都是錯誤的。HBO Max也隨後下架《亂世佳人》,但也表示該片會在補足相關的歷史脈絡後重新上架。
然而,有趣的是奧斯卡歷史上首個獲得奬項的黑人演員,恰好就是在《亂世佳人》中飾演女僕的黑人演員海蒂麥克丹尼爾(Hattie McDaniel)。

在BLM期間,好萊塢也多次出現種族議題的政治正確事件,如經典美劇《老友記》聯合製片人考夫曼(Marta Kauffman)在一次活動上為該剧的主演清一色為白人而落淚道歉,指自己“未能在製作節目中充分促進種族多樣性”。
另外,迪士尼真人版電影《美人魚》,裏頭原本是白人的美人魚角色最終也敲定由黑人女演員兼歌手哈莉貝莉(Halle Bailey)出演。迪士尼的決定自然也引起了不少網民的反彈,指該選角完全與原著不符,電影公司不應該為了政治正確而胡亂更改選角,也有網民指這如同把黑人英雄角色改由白人主演一樣奇怪。
美国知名电影制作人兼喜剧演员梅尔布鲁克斯(Mel Brooks)更是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受访时,直接指出过度政治正确的社会将会是喜剧的死亡,“因为我们在政治上变得愚蠢,这就是喜剧的死亡。 没有伤害各个部落和团体的感情是可以的。 然而,这对喜剧来说并不好。 喜剧必须走一条细线,冒险。 喜剧是在王的耳边窃窃私语的好色小精灵,总是讲述人类行为的真相。”
玩个游戏也有政治正確?
除了影視圈出現大量引人爭議政治正確事件,就連電玩界也無法倖免。其中一個近期最受玩家關注的,莫過於《最後生還者2》這一款遊戲。該遊戲的前作《最後生還者》曾被譽為是改變遊戲製作的經典之作,然而這部續作卻因裏頭充斥的大量政治正確要素而落得被粉絲罵得臭頭的下場。
前作《最後生還者》故事非常簡單,玩家控制的男主喬爾在人類文明遭變異菌種毀滅的末世中護送女主角艾麗到開發疫苗組織,以研發疫苗拯救人類,兩人也因此發展出父女之情。但故事的最後喬爾發現研發疫苗的代價是艾麗的死亡,最終在父愛的驅使下,喬爾毅然選擇殺死組織科學家救出艾麗。縱然劇情與一般拯救世界的大團圓不同,甚至反人類,但因劇情對喬爾感情的細膩描寫,使得不少玩家認可該作的結局,並將其奉為神作。
然而,《最後生還者2》卻為了加入政治正確要素,而強硬加入各種不合理的橋段,或把前作的正面人物突然劣化成政治正確敵人的形象,使得不少忠實玩家紛紛抗議,這是來自遊戲製作商滿滿的惡意。
比如為了體現LGBT,遊戲讓女主角艾麗並且和別人已經懷孕的女朋友搞在了一起;上一代的主角喬爾則突然從一位老辣謹慎的角色,變成一個魯莽的老男人角色,並在最後由象徵女權主義者的角色艾比殺掉;为了性自由元素而加入大量的性爱场面,而批评的玩家则被嘲讽“抱怨的都是处男”;整個遊戲在強調尊重少數族裔,卻又涉嫌歧视亞裔等。
強行政治正確的劇情引起了玩家的強烈反彈,甚至有韓國遊戲主播直播銷毀遊戲光碟以表達不滿。然而,面對玩家的不滿,遊戲製作商頑皮狗副總裁兼《最後生還者2》的遊戲製作人尼爾達克曼(Neil Druckmann)卻反而指責這一切的批評聲音是因為玩家對於LGBT的反對,是對於政治正確的褻瀆,結果引起了更大的反彈。
然而,詭異的是《最後生還者2》縱然被玩家炮轟得一文不值,但它在媒體的評價卻是高得近乎完美。而這也再次引起了玩家對於媒體的質疑,認為媒體為了政治正確而不顧遊戲質量,其實只是玩家門事件的再現。
玩家仇女性別意識低落?媒體及電玩公司聯手的輿論控制?
電玩界的政治正確大事件莫過於2014年的“玩家門”事件(#GamerGate)。主流媒體將此事件定義為電玩文化中的性別主義問題,而玩家擁護者則將其視為電玩公司及媒體借政治正確之名進行的輿論控制行動。
事件的源頭,是由遊戲開發者佐奎恩(Zoe Quinn)所開發的《抑郁独白》(Depression Quest)於2013年初,在全球著名遊戲平臺Steam的Green Light(綠光計畫)上架。該計劃透過玩家評價,決定所投放遊戲是否可以上架,而《抑郁独白》這款遊戲上線後惡評如潮,被許多玩家評論為“毫無可玩性”、“非常愚蠢”、“什麽爛遊戲”等負面評價。
佐奎恩在後來的采访表示,下架原因是因為遭到玩家的恐吓和骚扰,而這也引起了部分玩家的不滿,認為遊戲的下架和質量有關,而佐奎恩只不过想借“抑郁症”的題材來道德綁架玩家買單,並在失敗後把問題推給玩家。
事件曝光後,電玩媒體The Escapist的記者卡莉史密斯(Carly Smith)為其佐奎恩寫了一篇文章,並將佐奎恩描寫為受到性別壓迫的受害者。而此文章也使得佐奎恩獲得了一定程度的關注,并隨後收到邀請再度把遊戲放在緑光計劃上,並且獲得歐美知名遊戲媒體Kotaku和Rock-Paper-Shotgun的撰稿人納坦格雷森(Nathan Grayson)的背書,將其列為“50款最優秀的Steam綠光計畫遊戲”。
正當人們以為這可能是一個創作叫好不叫座的事件時,佐奎恩前男友伊倫喬尼(Eron Gjoni)在一篇文章她和至少5個男人偷情,而其中一人正是納坦格雷森後,事件便開始在電玩界中掀起波浪。玩家們認為佐奎恩可能透過與遊戲媒體從業人員的性交易或親密關係,來為自己的作品提升人氣。隨後更有玩家藉由佐奎恩的Patreon賬號,公開了她的投資人資訊,其中不乏電玩媒體大佬。
隨後,獨立遊戲媒體Gamesnosh和N4G都針對此事發表了評論文章,但卻很快遭到移除,該媒體也沒有進一步說明原因。接著,各大遊戲論壇如Reddit、The Escapist、NeoGAF、Steam、4chan等開始出現大規模刪除與此事件有關的討論和發文,一些整理事件始末的玩家更是遭到論壇禁言。
而這種現象也引起了玩家質疑媒體言論控制,有些激進玩家更因此對佐奎恩以及其他幫佐奎恩說話的其他製作者及媒體發出激烈攻擊,其中甚至包括性侵及死亡威脅。甚至發展到後來,就連原本與此事無關,但指出电玩门事件就是玩家仇女表现的女性主義文化批評家阿妮塔(Anita Sarkeesian)也遭到波及,並接到死亡恐嚇。
隨後多家媒體針對此事件報導,並且立場幾乎清一色站在佐奎恩一邊,指玩家門事件是電玩界中的仇女表現,這些玩家使用暴力和威脅對待遊戲文化的女性參與者,是一種對遊戲文化發展的阻礙。媒體同時也指責玩家門支持者是一群种族主义、恐同人士,對於媒體以政治正確來控制言論的批評、游戏媒体从业人员性交易丑闻等指控都是無稽之談。
玩家門支持者則反批,指這是媒體、女權主義者、進步主義者與社會評論家之間不正當地勾結,試圖在事件爆發後透過各種手段壓制網路輿論來封鎖所有對佐奎恩及其背後利益團體不利的消息,並借着政治正確之名把玩家門支持者醜化成有仇女傾向的性別歧視者。
玩家門爭議後來不僅視為是網路上的文化戰爭,更被視為是電玩界中最大的政治正確事件。《最後生還者2》在玩家圈中口碑撲街卻獲得媒體支持的現象,又再次喚起玩家門對“玩家門”的記憶,直指如今的遊戲廠商及媒體都只是“政治正確”的宣傳兵,甚至不惜為了“政治正確”而毀掉自身的產業價值。
评论区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