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冠疫情確診病例劇增,行管令(MCO)封城似乎即將再度實行。大山腳國會議員沈志强則認為,與其封城衝擊B40群體及中小企業的生計,不如著重於疏導國家醫療系內導致防疫工作緩慢無效的擁堵情況。
他於今日發表文告表示,他曾在一年前的第二階段行管令期間提到了放鬆行管令的兩個要點,那就是確診案例統計及醫療體系的準備程度。前者指的是疫情曲線是否被壓平,感染案例是否減少,後者指的是醫療體系在行管令解除或放鬆後應對新病例的能力。
“我不是為了指責任何人,而是為了懇求政府聆聽專家的意見。”
他強調,再一次行管令封城將必然帶來更多衝擊,尤其是對B40群體、打工族及一些行業的中小企業而言,根據首相的說法,行管令的每一天都導致24億令吉的經濟損失。
“很多大馬人民及大馬商家仍未從去年的行管令衝擊中緩過,若再來一場為期一個月或甚至兩周的行管令都將會進一步壓垮他們。”
檢測、追蹤及治療才是防疫關鍵
沈志強指出,日前有46位專家、學者及醫療人員寫了一篇公開信給首相丹斯裡慕尤丁,向政府提議10個關鍵行動以應對目前的新冠肺炎感染潮。
“其中如我一年前所提到的,那就是我們醫療體系處理檢測、追蹤及治療(Testing, Tracing, Treatment 3T)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是處理問題的關鍵。”
他強調,今天的問題是國內醫療體系整個流程的擁堵,那就是檢測無法快速進行、雖然每位國民都必須強制掃描MySejahtera但有關部門的病例追蹤工作卻依然是手動且緩慢、缺乏足夠的隔離中心、整個醫療體系嚴重人手不足而奮戰一年的前線醫護人員如今已疲憊不堪。
他認為,與其全面封鎖,政府必須與時間賽跑,疏通國內醫療體系內的擁堵,以快速執行3T工作。只要醫療體系能夠快速執行3T工作,那社會中的其他人就可以繼續在新常態的條件下繼續過自己的生活。
“ 就算我們再次封城,但如果不解決體系準備的問題,我們依然會原地踏步。”
動員更多私人界參與
沈志強認為,以往的做法已經不奏效,也不會奏效,政府需要更多專家意見,以及更多的人手參與。政府應該動員所有能得到的協助以疏通醫療體系現有的擁堵, 設立一個兩黨制的高級指揮委員會,囊括反對黨代表、流行病學家,以及更領域的專家及業者。
“新冠肺炎預防及管理策略應該去中心化,以便做出更及時與地方性的反應。”他指出,不同的州屬面對不同的挑戰、條件及文化,因此為了讓防疫措施更有效,地方及州政府應該被賦權予資源及權力下放,盡可能的指揮州級別的措施。
“舉例,政府可以考慮囊括全國私人診所及醫院的龐大網路來參與3T工作,尤其是大規模檢測,以及之後進行疫苗接種的工作。”
他表示,檳州政府最近已經與檳城執業醫生協會(Penang Medical Practitioners Society)達成協議,以允許州內100家私人診所在疫苗抵達時為檳州人民提供免費疫苗接種,以協助政府診所加快疫苗接種工作。
“我去年在國會中呼籲聯邦政府設立新的臨時工崗位以應對日漸增加的失業率,同時也為全國組建一支醫療助理大隊,以確保新冠肺炎標準作業程式(SOP)及新常態的推廣。”
因此政府應該儘快疏通國家醫療體系的擁堵,以及時透過3T工作應對新冠肺炎確診案例,而非全面封城。
评论区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