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廠核災發生逾10年,該國政府日前召集22國外交官,宣佈把福島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引起國內及國際輿論強烈譴責。
雖然日本政府強調核廢水經過處理稀釋,達到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排放標準,但此舉不僅國內環保團體及漁民組織激烈反對,與日本同處共同海域的亞洲諸國也同樣不滿。
福島核廢水的由來
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強震,隨後引發巨大海嘯襲擊日本東北部,造成近1萬9000人死亡及福島核電廠6座反應爐中的3座熔毀。
日本電廠當時為了阻止反應爐繼續熔毀而灌溉大量水源冷卻反應爐,而這些水源加上10年以來的雨水以及地下水,形成了含有超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核廢水”。
這些核廢水每天以140公噸的速度持續增加,目前已有1061座儲存槽,達125萬噸,預計2022就會滿載。根據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將排放的核廢水至太平洋,預計兩年內開始排放,可能花費40年才能排放完畢。

核廢水是否有害?
核廢水在儲存前會經過“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過濾,去除氚(tritium、又稱超重氫)以外的大多數放射性元素。日本政府表示,這些核廢水在排出大海前,會再稀釋直到安全標準為止。
日本政府聲明指出,氚本身的輻射量極低,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小,而這些核廢水的氚含量會被稀釋至低於日本標準且符合國際標準。日本強調,過程將由“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 IAEA)監控。

根據目前各國的核電廠操作常規,將符合國際標準含量的氚廢水排放至海洋是日常操作。
IAEA 主席格羅希(Rafael Mariano Grossi)表示,這項做法並不會對海洋造成傷害。世界核電營運協會政策分析師赫斯(David Hess)也指出,世上大部分核電站都會釋放少量氚和其他放射性物質到河流或海洋。
環保團體、海洋學者及漁民組織強烈反對
縱然日本政府一再強調此次的核廢水符合安全標準,但該國境內環保團體海洋學者及漁民組織則強烈反對政府做法。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在報告中指出,日本核廢水中含有危險等級的C-14,而這項輻射物質可能傷害人類DNA。此外,日本政府的“處理核廢水”說法也存有誤導性,因為東京電力曾在2018年承認,釕、鈷、鍶、鈽半衰期較長的物質,可能“逃過”電廠的過濾系統。

日本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教授乙坂重嘉質疑,東京電力過濾核廢水的方法,并認為對方應提出可以長期穩定成功的方式。
由於當年核災事件曾對日本漁獲造成嚴重打擊,漁民團體也擔心此次的排放核廢水會對日本漁獲造成再一次致命打擊,因此要求政府暫停排放計劃。
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曾公開表示,過濾後的核廢水喝了也沒什麼事,結果遭到國內外網民撻伐,“如果你真的這麼想的話,那你先喝吧!”,也有日本網友為此編了一首歌“喝吧喝吧你喝吧,喝到危害健康為止吧!”
日本網友也發起“反對核廢水排放入海”的網路標籤,目前已有超過4萬名網友參與要求政府停止將核廢水排放計劃。
中韩激烈反对 美支持日本
與日本僅有一海之隔的韓國反對聲浪最為激烈,除了外交部召見日本大使嚴正抗議外,總統文在寅已經指示有關部門積極研究向國際海洋法庭提告的方案,一旦日本執意排放,那麽該國將不惜告上國際法庭。
中國外交部斥責日本極其不負責任,該國也要求日本政府在與各利益相關國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達成一致協商前,不得擅自啟動排放計劃。

韓國與中國已經為此舉行首次“兩國海洋事務對話合作機制會議”,並表示如果日本執意排放,那麽兩國將分別研究及採取外交司法等各種應對方案。
美國則支持日政府決定,並表示日本的計畫符合國際核安全標準。
评论区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