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疫情下的傳統市場轉型  禁止活體交易及宰殺
在疫情的驱使下,多国如今已禁止菜市场宰杀禽体。

疫情下的傳統市場轉型  禁止活體交易及宰殺

傳統菜市場是亞洲國家的特色之一,而其中活體交易及宰殺更是一些傳統菜市場所堅持的“傳統特色”。然而,隨着新冠疫情的爆發,讓不少民眾尤其是中國民眾開始思這種“傳統特色”的存在價值。

無論是中國或外國都一致認為,華南海鮮市場的活體動物交易及宰殺、環境潮濕髒亂是導致疫情爆發初時,造成病毒快速傳播的原因之一。這也是為何中國在疫情後立即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一些省份則停止了活禽交易。

而回顧各國的傳統菜市場歷史,竟可發現傳統菜市場的轉型往往都和當代的疫情有着一定的關係。

香港在1997年遭遇H5N1甲型禽流感病毒疫情後,迅速將全港130萬隻活雞全部銷毀,同時也規定禽類必須進行中央屠宰。香港政府為了確保日後不會再受禽流感影響,分別在2004年、2006、2008年針對活禽活豬攤檔推行“自願選擇退還牌照/租約計畫”,確保市場內不再進行活體宰殺。

臺灣則在2008年的SARS疫情後,全面禁止傳統菜市場宰殺及販賣活體禽畜,一切活體都必須直接送至電宰廠宰殺,再運輸到傳統菜市場的業者手中售賣。此外,臺灣當局也規定家禽的屠體直必須以冷凍櫃冷藏,降低病菌在屠體繁殖的機率。

中国在疫情爆发后全面禁止市场活体宰杀禽体

大馬自2006年起禁止市場宰殺

馬來西亞則是在2006年3月的禽流感控制委員會會議中便議決,制定指南禁止地方政府管轄下的巴剎宰殺雞鴨。國家地方政府理事會也在2013年落實不准在巴剎宰殺雞鴨和家禽的措施,所有宰殺活動必須在宰殺中心完成,而這些中心也必須獲得宰殺執照和有冷藏設備,以便能夠獲得有效的監督。

有關部門指出,在巴剎宰殺活禽會引起環境及食品衛生問題。當局為了控制現場宰殺禽體所可能引發的傳染病、水源及環境污染、確保宰殺區衛生、減少鼠蟲問題等,因此必須將加工後的禽體的儲藏地方與宰殺加工處分開,加工後的禽體必須以冷藏方式儲存並以先殺先售方式處理。

此外,有關當局也規定置放禽體的器材必須使用耐腐蝕材料及容易清洗的材料製造,販商同時也必須確保禽體儲放在攝氏10度以下的冷藏設施中。

联邦政府规定禁止在巴刹宰杀禽体,且必须使用冷藏设备储存禽体

 

檳州推行禽體冷藏遭部分販商反對

然而,檳州在推行禽体冷藏措施時,卻遭到了部分販商的反對,甚至數次到政府部門外示威抗議。

檳島市政廳公共衛生常務委員會交替主席鄧智偉市議員表示,其實檳州政府在去年4月就宣布2021年在檳州全面禁止在巴剎宰殺禽體,冷藏儲存禽體則是下一步。

除了必須冷藏禽體外,販商所售賣的禽體也必须获得兽医健康认证(VHM)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HACCP)认证,以確保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邓智伟指,禁止现场宰杀及冷藏禽体是为了保障民众安全

“這些政策都是為了保障民眾健康安全,其他國家如新加坡、泰國等都早已推行冷藏儲存鷄鴨的做法。”

许多槟城的鸡肉贩商已开始使用冰柜储存禽体。

鄧智偉解释,市政廳過去一直都與业者对话,而其實大部分的商家都已經同意更換冰櫃,但仍有少數商販反對,指冰櫃價格太高,他們難以負擔。

“但其實市面上也有一兩千令吉的冰櫃,”他表示,市政廳也有提供1000令吉的租金及執照減免,以協助商販過渡設立冰櫃的時期。

  • Share
  • Follow

评论区

没有找到数据。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