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 說中國靠小項目奪金是媒體抹黑? 那是人家的國策啊!

說中國靠小項目奪金是媒體抹黑? 那是人家的國策啊!

美國媒體《NBC》日前盤點各國在奧運的表現,其中在說到中國的表現時,便指中國的金牌大多來自小眾項目。而新聞在國內中文媒體轉載後,意外引起了部分親中網民不滿,認為美國媒體在抹黑中國。

然而,媒體評價中國靠小項目奪金是真的在抹黑中國?事實上,依靠小項目奪金,還真的就是中國的運動國策。

漢城失利 改變策略

中國針對小項目運動的投入,必須從1988年的韓國漢城(現改名首爾)奧運說起。中國在該屆奧運僅獲得5枚金牌,與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獲得15枚金牌的成績相差甚遠。1988年奧運是中國奧運史上成績最差的一屆,也被中國人廣泛稱為“漢城兵敗”,可見該屆奧運會失利對中國而言的打擊有多麽嚴重。

中國痛定思痛開始尋求對策,中國體育總局研討了幾個月,制訂了《金牌計劃》,並表示“我們要主力發展小眾小球項目,技巧性項目、難度、女子項目和少人數項目”,計劃的方向總結就是 “小、巧、難、女、少”。

1988年奧運失利對中國打擊甚大。

後來中國體育總局在1995 年7月發表《奧運爭光計劃》,也是以這個戰略方向為目標,那就是以舉國之力爭奪“小、巧、難、女、少” 的運動項目奬牌作為整體戰略方針。

第一份《奧運爭光計劃》制定的是1994至2000年的行動目標和綱領。計畫中明確指出,中國政府和社會投入奧運項目的經費,必須總體上逐年增長,並且重點項目必須得到有關當局的重點保護及資源分配。重點項目的國家隊除了獲得優秀訓練資源外,也會配備強力的科學運動研究班底。

該計劃也針對1994至2000年中各大賽事定下了明確目標,比如在1996年奧運會團體名次中保持第二集團領先地位。在26個項目中,力爭有20個大項目及80至90個小項取得奧運會參賽資格或進入前8名,其中18個大項80個以上小項具有爭奪獎牌的實力。

什麽是“小、巧、難、女、少” ?

中國至此之後便长期主力发展“小、巧、難、女、少”項目,以提高自己在國際重大體育賽事上的奪金效率。那什麽是“小、巧、難、女、少”?

小: 小眾項目,主要指在國際上沒有形成主流職業賽事的運動,比如乒乓、跳水等。

巧:身體對抗性相對少,技巧性要求相對高的項目。

難:難度大的項目。

女:顧名思義,就是女子項目。

少:少人數,儘量集中在單打雙打為主的項目。

而符合上述條件的運動項目,大部分都為國際上屬於較為冷門,缺乏職業賽事的項目。 換言之,中國就是以“田忌賽馬”的策略,用舉國體制來對抗其他國家的業餘體制,從而保障中國在賽事上的金牌優勢。

乒乓是舉國體制稱霸“小、巧、難、女、少”的代表

《奧運爭光計畫》也的確取得優秀成績,中國的奧運金牌數量從此開始穩步上升。其中,女子項目更是成為中國奪金的中流砥柱,奧運金牌數連續7屆超過男子項目。

女子項目是成為中國奪金的中流砥柱  (圖:吳曉波頻道)

中國官方自己都在強調,發展優勢 “小項” 和潛優勢 “小項” ,所以媒體用小項目來形容中國的撈金表現,與其說是抹黑,倒不如說是證明瞭中國體育總局的戰略成功。

  • Share
  • Follow

评论区

没有找到数据。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