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肺炎疫情如今在全球肆虐,除了對人命造成極大的威脅外,對全球經濟也造成了嚴重傷害。據亞洲開發銀行研究表示,此次疫情恐怕會讓全球GDP損失最高達約3470億美元(1兆5147億令吉,相等於大馬約10年的GDP),可謂災情嚴重。
根據研究指出,疫情恐造成全球高達770億至347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導致全球經濟成長滑落1%至1.5%。
然而,此次疫情所造成的傷害恐怕不只是短暫的經濟影響, 而是可能直接造成全球化的倒退。
全球化在過去數十年中幫助許多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而其中以中國的效果最為顯著。但全球化也同時提高了負面因素在國際間傳播的風險,從經濟負面因素、傳染病、恐怖主義等都得到了幾何級數的增長。
在COVID-19肺炎爆發初期,各國便已開始發現疫情對全球化的影響,而到了全球化大爆發時更是明顯。
首先,作為疫情第一波爆發國的中國在因疫情停擺後,國內經濟遭到重創。 大量中國工廠因肺炎疫情而停工,不止影響了大量上游企業,更是對中下游的中小企業,乃至領日薪的工作人員都遭到了近乎毀滅的打擊。
然而,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本來只是衝擊中國內部經濟的疫情,也迅速的擴撒成為全球經濟問題,全球的商品供應因中國供應鏈的中斷而遭受影響。而如今全球各國都感受到的衝擊,非口罩生產莫屬。
在疫情爆發前,中國口罩產量占全球一半,而在疫情爆發後,中國的口罩產量增加了近12倍。根据中国政府的数据,其口罩日产量从2月初的约1000万个飙升至月底的1.15亿个。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曾指出,美国最大医用外科口罩生产商Prestige Ameritech公司执行副总裁麦克鲍恩表示,美國的外科口罩供应从90%美国制造,变成95%外国制造,而其中只用了1年的時間。
他指出,这个问题在15年前就開始出現,因當時大多数口罩厂因生國外生產成本低廉而迁到国外。这其中包括曾经的行业老大金佰利公司(Kimberley-Clark)。
因此,美國在本土疫情爆發時,該國便迅速陷入了口罩存量危機,迫使該國在4月初下令3M公司美国工厂的N95口罩专供美国市场,并停止向加拿大和拉美市场出口N95口罩。
後來經過協商,3M公司与美國政府达成协议,承诺在未来3个月内为美国进口1.665亿只N95口罩,同時也為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继续供应。
美國卻並非唯一受到口罩庫存影響的國家,因此國際間也開始出現,國內民眾要求本國的海外工廠,尤其是掌握着戰略物資如醫療物資、原物料加工、科技零件等工廠,盡可能的遷廠回國,以確保本國的戰略物資在未來不會再因國際供應鏈受影響而使國內陷入困境的局面。
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經濟學教授裡查波特斯教授(Prof Richard Portes)曾對BBC表示,疫情爆發後使得人們意識到對全球化依賴的改變是必須的。以貿易為例,一旦供應鏈受到(COVID-19疫情)幹擾,人們就開始從在國際尋求供應,轉成在本土尋找其他供應商,哪怕它們價錢更貴。
倫敦經濟學院歐洲研究所客席高級研究員菲力雷根(Philippe Legrain)在“外交政策”雜誌發文表示,此次肺炎疫情雖然不會完全切斷全球的聯繫,但卻絕對可以成為全球化衰退的種子。
他認為,人類在過去數十年間自以為理所當然的秩序,或將要從此一去不返。
评论区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