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被COVID-19肺炎搞得焦頭爛額時,疫情已受控的中國開始了其“大外宣”模式,試圖透過“防疫外交”和媒體宣傳來美化自身在疫情中的形象。然而,此舉非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引發全球多國的反彈,甚至有些國家聲明將向中國索賠或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關係。
美國
美國參眾兩院在3月24日同步引進兩項法案,要求調查中國對肺炎疫情錯誤處理,同時也針對中國官方散播病毒源自於美國的謠言負責。法案要求量化計算疫情對各國的損失,以便要求中國進行賠償。
美國印第安納州共和黨眾議員班克斯(Jim Banks)引入跨黨派決議案,要求中國政府為早期的不當防疫行為負責,其中包括刻意隱瞞疫情資訊、拒絕和國際衛生專家合作、對醫生和記者的內部審查等。賠償的方法包括沒收中國購買的價值1萬億的美國國債,加重中國關稅等等。

美國密蘇裡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也在參議院引入決議案,呼籲多國公共衛生單位對中國展開國際調查,對中國在3月11日以前的作為如何加劇疫情在全球擴散所造成的傷害究責。
此外,《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從去年12月底到美國對中國封關為止,共有43萬人從中國飛到美國。這也側面佐證了,中國并沒有認真的執行限制人員移動的防疫措施,導致病情在國外擴散。
在民間則有美國前司法部檢察官克萊曼(Larry Klayman)3月18日發起集體訴訟,向中國求償20兆美元(約87兆令吉),並聲稱美國情報機構擁有證明COVID-19病毒是生化武器的證據。
英國
英國外交智庫亨利傑森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報告指出,中國在防疫過程中已違反國際法,因此G7組織應向中國索賠3萬2000億英鎊(約17兆1027億令吉),而其中英國應向中國索賠3510億英鎊(約1兆8759億令吉)
該協會的一份名為“新冠病毒補償:評估中國潛在罪魁禍首和法律手段研究”的報告中指出,有證據指出中國把病毒可以人傳人的消息封鎖了3個星期,以及中國在向世衛提供錯誤的感染人數報告。
報告也表明中國直接違反國際法,而其中包括《國際衛生條例》。該報告也建議了10種可對中國提告的法律途徑。
該報告也指中國的“大外宣”正進行一場先進而複雜的假資訊息宣傳活動,在試圖撇除責任的同時,反過來要求各國感謝中國。
此外,英媒體報導也指出,向來被視為親中的英國首相詹森也對中國處理肺炎疫情的方式感到憤怒,預計他將在疫情平復后,重新審視英國與中國的雙邊關係。
報導表示,詹森可能將對中國採取反制措施,而包括將把中國華為排除在英國的 5G 基礎建設之外。詹森在此前曾因為不理美國總統特朗普阻擾,堅持把華為納入建設中而與特朗普鬧僵。
印度
印度律師協會提出國際申訴,向中國政府隱瞞索償20兆美元(約86兆令吉)。印度律師協會主席兼國際法學家委員會主席阿加瓦拉(Adish C. Aggarwala)在訴狀中指控中共隱瞞病情,造成病毒在全球擴散,因此他們要求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要求中國受害國家,尤其是印度作出應有的賠償。
著名中國政治評論員文昭在其節目《文昭談古論今》中表示,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其實并無法對中國做任何實質懲罰,但這也坐實了聯合國在這一類的問題上無法發揮坐擁,因此各個受影響國家才有充分理由,組建新的國際組織向中國索賠。
澳洲
澳洲多位國會議員警告,澳洲將重新調整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其中一位國會議員更表示,中共應對其於早期掩蓋疫情爆發細節而導致成重大傷亡負責。
自由黨國會議員安德魯(Andrew Hastie)和工黨國會議員安東尼拜恩(Anthony Byrne)表示,澳洲必須重新審視與中國的新關係。兩人分別是澳洲國會情報與安全聯合議會委員會的主席與副主席。
安德魯表示澳洲人不是傻子,他們知道冠狀病毒是怎麼發生,以及中共如何撒謊,因此無論中國怎樣以幫助防疫為理由運來醫療用品,澳洲都不會輕易被收買。澳洲需要進行一次國會討論,以防止再次陷入這樣的危機
另外,根據澳洲《雪梨晨驅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3月31日報導也引起了澳洲社會的震驚。該報導指出,前中國解放軍官員,現澳洲華僑的鄺遠平在今年二月間,中國肺炎疫情大爆發時,與中共統戰單位及相關集團在澳洲搜刮了數噸的醫療物資并出口到中國。
鄺遠平從澳洲運送了3萬5000套防護裝、20萬個手套、10噸的消毒品等醫療物資到中國。他曾在2月16日向在澳中國人發出備忘錄,呼籲他們“收集武漢所需一切醫療用品”。鄺遠平發表的另一則通告,也提到湖北的共產黨員授權澳洲企業“華人集團”(Huaren Group)緊急供應醫療物資到中國。
照片取自《雪梨晨驅報》
該報導也指出,鄺遠平的活動“受到有關國家部門和黨委、省市領導充分認可”,並與政府機構“武漢緊急支援與商品儲備團”(Wuhan Emergency Support and Commodity Reserve Group)有關。
在該報的另一份報導指出,由中國政府支持的全球房地產巨頭綠地集團(Greenland)遭悉尼總部的員工舉報,在今年1,2月指示員工擱置工作,並到悉尼各處大量採購醫療物資如口罩、消毒液體、手套等,再運往中國。綠地集團後來也證實此事,并表示是為了協助中國抗疫。
報導指出,當時悉尼分部幾乎整個運作停擺,公司上下都被調往收購醫療物資。綠地集團的全球分部都有類似的收購活動,分別從澳大利亞、加拿大、土耳其和其他國家採購了300萬個防護口罩、70萬個防護衣和50萬副防護手套。
另一間中國最大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的子公司Risland(原名澳大利亞碧桂園),也在2月底運送了80噸醫療物資到武漢,其中包含了10萬件防護衣和90萬副醫用手套。
除了上述事件,中國的“防疫外交”也在全球多國踢到鐵板,其輸出國外的醫療物資頻頻傳出質量不過關而遭退貨的事件,其中包括西班牙、荷蘭、馬來西亞、捷克、菲律賓,甚至包括了中國的堅定盟友巴基斯坦也指責中國提供的口罩有問題。
雖然上述各國都聲稱將對中國追責或重審雙邊關係,然而各國至今尚未形成聯合統一的行動,而所謂的追責行動又有多少實際效果也尚不清楚。但無論如何,中國目前的國際處境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壓力。
评论区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