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COVID-19疫情不只帶來了嚴重的人命傷亡,更是給全球政經局勢帶來巨大衝擊,如原油期貨史上首次跌至負值。而這一次的原油價格大崩盤,市場分析認為主要是因為交易商疫情不僅削弱了全球燃料需求,同時石油儲存空間已經無法應付產量嚴重過剩的原油。
全球油價的跌勢其實早在數周前就已經開始。全球燃油需求自3月初以來,便因為此次疫情而減少約30%,但全球原油供應卻仍然繼續增加。雖然後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其他主要產油國在經過一系列的談判后,達成減產協定,但市場依然充斥着大量過剩石油。
過剩的原油被收入現有的存儲設施,但許多國家的儲油設施填充速度遠快於預期。目前許多本身儲存能力不足的國家以及交易商通過租憑油輪來儲存過剩的石油,目前儲存在油輪上的石油已達到創紀錄的1.6億桶。
根據媒體報導指出,美國的石油交易商因為美國本土的石油存儲空間已接近飽和,造成交易商持有原油無利可圖,或設法脫售受傷的期貨合約,才會導致市場上的大甩賣,而又因為幾乎沒有買家,所以造成石油期貨合約從正常水準跌入前所未有的負值區域。
《路透社》報導指出,Price Futures Group的資深市場分析師菲佛萊因指出,如今可看到市場全面崩潰。每個人都在賣出,并把價格壓低到有人願意接手的水準,但市場上卻沒有人買入。
分析師表示,這種市場亂局會陸續出現,因為在可預見的未來,燃料供應將依然超過需求。此前全球石油消費約1億桶/日,但從3月開始,需求量就開始大幅度下降,達到了30%的衰退。
由於石油收入佔據大馬政府收入約20%至30%,而根據財長東姑賽夫魯此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油價下跌的影響已被計入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的赤字預算中,加上我國擁有足夠多樣化的經濟,相信可以緩解衝擊。
然而,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曾表示,大馬今年國內生產總(GDP)值可能因為此次的疫情而毫無增長,儘管政府推出一系列的經濟刺激配套,但因為油價暴跌導致政府收入減少,預計財政赤字從將從去年的3.4%,增到4%至4.5%。在這種情況下,大馬GDP最好情況也只是成長1%,而等到明年才有機會恢復到5%的經濟增長。
然而,穆迪在做出上述評論時,國際油價仍未出現歷史性的新低,因此此次的油價危機會對馬來西亞帶來什麽樣的打擊,仍屬於未知之數。
评论区
你的看法是?
请先登录或注册成为会员以便留言。
登录 注册